保本銀行理財產品將消失 上市公司買買買或成往事
(原標題: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將逐步消失 上市公司豪擲千金“買買買”或成往事)
隨著《關于規(guī)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yè)務的指導意見》于近期落地,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向凈值型產品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在失去了“剛兌”之后,上市公司近年來狂買理財產品的情形也將發(fā)生重大變化。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作為上市公司資金來源之一,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額度一直居高不下,僅今年以來就有高達2000億元。一直以來,受監(jiān)管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利用閑置募集資金所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必須符合“保本”這一硬性條件。而在新規(guī)出臺后,未來保本型理財產品也終將消失,上市公司利用閑置募集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將被新規(guī)拒之門外。
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
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在監(jiān)管新規(guī)下發(fā)后,雖然銀行理財?shù)南嚓P配套細則仍未披露,但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并向凈值型產品過渡已是銀行理財產品未來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新規(guī)明確要求: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yè)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xiàn)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新規(guī)過渡期至2020年底,而隨著過渡期的日益來臨,曾大受歡迎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終將正式告別歷史舞臺。
與此同時,以往的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也將向與開放式基金類似的凈值型產品過渡。新規(guī)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凈值生成應當符合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定,及時反映基礎金融資產的收益和風險,由托管機構進行核算并定期提供報告,由外部審計機構進行審計確認。金融機構以攤余成本計量金融資產凈值,應當采用適當?shù)娘L險控制手段,對金融資產凈值的公允性進行評估。當以攤余成本計量已不能真實公允反映金融資產凈值時,托管機構應當督促金融機構調整會計核算和估值方法。
上市公司委托理財
最樂衷“保本”二字
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一直是銀行理財產品發(fā)行的重要類型。未來保本型理財產品可能要消失,不但使早已習慣了買理財產品按預期收益率“收錢”的普通百姓需要盡快適應,對樂衷于此的上市公司未來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也將平添了幾分“煩惱”。隨著剛性兌付打破,理財投資風險將逐步轉移至投資者身上,“買者自負”或讓將安全性放在首位的上市公司委托理財之路變得坎坷起來。
截至去年年末,雖然銀行理財增速在2017年呈現(xiàn)出斷崖式下跌的態(tài)勢,并出現(xiàn)了連續(xù)8個月下降的情況,但理財產品規(guī)模仍達到30萬億元的水平,其中,保本型產品的存續(xù)余額為7.37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xù)余額的24.95%,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以及城商行的保本型產品占比也相差無幾。
按照資管新規(guī)要求,銀行發(fā)行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日子即將遠去,而偏偏此類產品又恰恰是將資金安全放在首位的上市公司最為看中的投資品種。目前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來源分別為自有資金與閑置募集資金,而對于后者來說,銀行理財產品在取消了“保本”后,在過渡期后將有可能與銀行理財產品無緣。
閑置募集資金
或將沒有“合規(guī)”產品可選
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將獲得穩(wěn)定的投資回報并提升公司整體業(yè)績水平,甚至這部分投資收益已成為一些上市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或扭虧手段。也正因如此,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熱情逐年升溫。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jù)wind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今年以來,滬深兩市發(fā)布的關于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公告高達3300余份,共有976家上市公司或其下屬子公司購買了銀行理財產品,涉及資金合計5064億元;其中,有10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金額超過50億元。
在這些上市公司發(fā)布的委托理財?shù)墓嬷?,銀行理財產品仍是上市公司的首選,該類產品占所有購買理財產品比例高達九成以上。除強調理財資金的流動性外,上市公司最為看重的就是所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安全性,絕大多數(shù)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全部選擇標注為保本或保收益型的理財產品,而這也是相關監(jiān)管政策所要求的。
證監(jiān)會在下發(fā)的《上市公司監(jiān)管指引第2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jiān)管要求》中就規(guī)定,暫時閑置的募集資金可進行現(xiàn)金管理,但投資的產品必須符合“安全性高,滿足保本要求,產品發(fā)行主體能夠提供保本承諾”的條件。而在交易所發(fā)布的《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辦法》中,也有“產品發(fā)行主體能夠提供保本承諾”的相關規(guī)定。也就是說,上市公司若動用閑置募集資購買理財產品,“保本”才是根本,收益率如何并不是關鍵。
目前上市公司理財產品的資金均來自閑置募集資金及自有資金,而《證券日報》統(tǒng)計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資金類型發(fā)現(xiàn),這兩項資金的比例相差不大,在今年以來合計逾5000億元的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中,有逾2000多億元的資金均來自于上市公司的閑置募集資金。若按資管新規(guī)的要求,在沒有保本型產品的退出的情況下,上市公司閑置募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將面臨“斷炊”之憂。雖然資管新規(guī)考慮到監(jiān)管和市場的實際情況,按照“新老劃斷”原則設置過渡期,在過渡期內,為接續(xù)存量產品所投資的未到期資產,維持必要的流動性和市場穩(wěn)定,金融機構仍可以發(fā)行老產品對接,但保本型理財產品越來越少將是必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
- 中鼎股份(000887.SZ)震蕩拉升,現(xiàn)報23.86元2022-01-14
- A股市場汽車零部件股出現(xiàn)集體拉升行情,科2022-01-14
- 永太科技(002326.SZ)現(xiàn)漲4.71%報46.91元,2022-01-14
- VMware替換:森林正在生長2022-01-14
- 阿卡索攜手橙團易購,超值換購樂享不停2022-01-14
- 中科創(chuàng)達(300496.SZ)股價現(xiàn)報148.1元漲幅5.2022-01-14
- 赤子城科技(9911.HK)快速拉升漲近8%報3.882022-01-14
- 熵基科技IPO:精耕產品與服務 榮譽加持屢2022-01-14
- 新年全屋“曬”,小狗吸塵器和戴森吸塵器哪2022-01-14
- 邁瑞醫(yī)療(300760.SZ)盤中拉升漲超6%報343.32022-01-14
- 清水源(300437.SZ)震蕩拉升,現(xiàn)報26.84元漲幅5%2022-01-14
- 萊茵生物、精華制藥漲停,佐力藥業(yè)和眾生藥2022-01-14
- 方正電機(0021996.SZ)盤中漲7.1%報12.22元2022-01-14
- 以嶺藥業(yè)(002603.SZ)盤初拉升漲超7%報24.882022-01-14
- 嘉士伯以藝術開啟更順2022,“虎虎生輝”藝2022-01-14
- 聚劃算,用「臨期貨品」重新定義年輕2022-01-14
- 中原證券:維持鋰電池行業(yè)“強于大市”評級2022-01-14
- 宏潤建設擬引入杉杉股份為戰(zhàn)略股東2022-01-14
- 遭艾芬醫(yī)生“連擊” 愛爾眼科股價腰斬 高2022-01-14
- 中金:A股年報預告將密集發(fā)布 證券、生豬2022-01-14
- 南京銀行突曝大收購 “主角”或為蘇寧消費2022-01-14
- 同濟大學教授黃運成:走工業(yè)立市和發(fā)展上市2022-01-14
- FDA 授予西比曼C-CAR039再生醫(yī)學先進療法2022-01-14
- 東軟通過TISAX評審 獲歐洲汽車行業(yè)信息安2022-01-14
- 金融機構支持:新國推出全球碳交易所和GRAVAS2022-01-14
- 彩客化學榮獲“最佳中小市值公司”獎:布局2022-01-14
- 容知日新:1月13日融資凈買入67.25萬元 當2022-01-14
- 珠海冠宇:1月13日融資凈償還736.55萬元 2022-01-14
- 國光電氣:1月13日融資凈買入50.40萬元 當2022-01-14
- 中控技術:1月13日融資凈償還462.03萬元 2022-01-14
精彩推薦
- 射頻元器件概念股有哪些,相關的有韋爾...
- 2022年鋅概念主要利好上市公司有哪些?...
- 鉬業(yè)概念龍頭股票有哪些?相關的有金鉬...
- 化學制藥概念龍頭股有哪些?相關的有恒...
- 葡萄酒板塊概念股票一覽 相關的有華致...
- 哪些才是旅行社龍頭股票?相關的有中國...
- 2022年柴油發(fā)電機概念相關上市公司有哪...
- 鈷資源概念龍頭股全名單揭曉!相關的有...
- 互聯(lián)網家裝相關的概念股有哪些?相關的...
- 電器檢測上市公司股票有哪些,電科院檢...
- 巴基球概念上市公司有哪些?相關的有江...
- 拼多多概念股票龍頭有哪些?相關的有德...
- 制糖板塊概念股有哪些,相關的有香飄飄...
- 2022年咳嗽概念利好哪些上市公司?相關...
- 2022年直播上市公司龍頭股票有哪些?相...